近日,杭州程天科技在电商平台上架的外骨骼机器人,线上价格2500元,上线15秒售罄。
据了解,此次上架的是无电源版本,为简单助力版的消费级产品(与医疗康养产品有较大差异),大约有几百台。
就在2025年3月份,程天科技完成了近亿元B轮融资,B轮融资投后估值25亿元。同时,公司计划于2025年申报科创板。据称,公司在消费级外骨骼领域的销量,累计超过了2万台,市占率约为62%。

图 | 程天科技外骨骼机器人
前阵子,据一位已在细分领域大批量出货的零部件厂商创始人反映,自去年以来,外骨骼机器人的零部件订单增长很明显。
在市场规模方面,市场调研机构Fortune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达12.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46.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2%。
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与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在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到2028年有望实现24亿元以上的市场空间,2023-2025年CAGR达到5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到2030年65周岁以上人口有望超过3亿(灼鼎咨询预测),大量的康养需求和工业场景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开启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 | 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信证券研究部
从一些专业研究信息来看,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医疗、工业、军工、物流和户外运动等。医疗场景需要考虑服务失能病人等场景,对控制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而非医疗场景主要是为各类动作提供助力,侧重负载能力和人机协作等,包括腿部和腰部等。
据了解,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多个领域都已经有了应用。
比如,在医疗领域,大艾机器人Ailegs Pro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截瘫患者自然步态重建,据称,通过6个月疗程运动,功能恢复率可达70%左右。
在居家养老方面,傅利叶的智能Ark系统已经覆盖超过两千个社区。

而在工业级物流领域,京东亚洲一号仓部署了几百套腰部外骨骼,富士康"外骨骼共享站"实现2000名工人轮换使用200套设备

在消费级市场,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老年人或腰腿不便的人士,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

在技术层面,外骨骼机器人主要融合了机械动力、传感器与智能算法,通过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实现力量辅助、损伤防护及功能代偿。其技术架构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模块:机械结构、感知系统和智能中枢。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外骨骼机器人电机、电池等硬件方面已经有了实用基础,新的技术突破将重点聚焦于AI在外骨骼训练等方面,后续还可能和脑机接口等进行结合。
综合来看,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国内外各类人士对户外运动与特殊场景助力的需求,这个品类如果能真正做好并控制好成本,将会有不错的前景。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