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农业光伏大棚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设施。它在普通大棚的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同时,大棚内部的空间依然可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种设施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农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有机融合。

结构特点

框架部分:和传统大棚一样,有支撑的骨架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或者铝合金结构。这些骨架要足够坚固,能够承受光伏板的重量、风雪等自然荷载。例如,钢结构的骨架可以通过热镀锌等工艺进行防腐处理,保证大棚的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


覆盖材料:顶部的光伏板是关键部分,其透光率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有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光伏板。单晶硅光伏板转换效率较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多晶硅光伏板性价比较高;非晶硅光伏板的弱光响应较好,在阴天等光照条件差的时候也能发电。除了光伏板,大棚四周一般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等透明材料,用于采光和保温。


通风及灌溉系统:为了保证农作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农业光伏大棚内部还配备通风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口和强制通风设备(如排风扇)。灌溉系统可以是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通过管道将水精准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或者叶片上。




工作原理

在发电方面,光伏板中的半导体材料(如硅)在光照下,内部的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就可以接入电网或者用于大棚内部的用电设备,如照明、灌溉设备、温控设备等。在农业种植方面,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光伏板的遮挡效果和大棚的环境调节功能,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在夏季,光伏板可以遮挡部分阳光,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受到的高温伤害;在冬季,大棚的保温功能可以使农作物免受严寒。


优势特点

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块土地既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又可以发电,实现了土地的多重利用。相比单独的光伏发电站或者农业大棚,土地的综合效益更高。


节能减排: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例如,一个 1000 平方米的农业光伏大棚,每年可发电数万度,相当于减少了数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提供稳定的农业生产环境:光伏大棚可以通过调节内部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如暴雨、大风、霜冻等)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光伏板的遮挡可以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培育一些对光照敏感的特种农作物。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可以通过销售农产品和光伏发电获得双重收益。一方面,农产品的种植收益可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光伏发电的收益可以通过并网售电或者自发自用节省电费等方式实现。



应用场景

蔬菜种植:适合种植各类叶菜类蔬菜,如生菜、菠菜等。这些蔬菜对光照强度要求不是特别高,光伏大棚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光照和温度环境,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花卉栽培:对于一些对光照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的花卉,如玫瑰、兰花等,农业光伏大棚可以精准控制环境条件,延长花卉的花期,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食用菌养殖:食用菌生长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农业光伏大棚可以通过调节环境参数,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金针菇、香菇等食用菌在光伏大棚内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