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与能源融合的前沿领域,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它就是位于迈阿密布里克尔社区的1428 Brickell摩天大楼。这座70层的豪华高层住宅塔楼,以其创新性地将光伏玻璃集成到建筑立面中,正吸引着全球建筑界和能源界的瞩目目光,开启了建筑能源自给新时代。


一、项目概况


1428 Brickell摩天大楼坐落于迈阿密布里克尔社区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大楼高70层,包含195个精心设计的豪华住宅单元,满足不同住户的生活需求。此外,为了给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体验,建筑内部还配备了健身中心、屋顶平台和共用休息室等丰富多样的设施,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的理想场所。


该项目由当地知名公司Ytech负责开发,其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业绩,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建筑项目。建筑设计则由米兰的ACPV Architects建筑工作室操刀,该工作室以其前卫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手法而闻名,在国际建筑界享有盛誉。同时,迈阿密当地的Arquitectonica工作室担任记录建筑师,确保设计方案的完美落地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独特的建筑外观与设计理念



从外观上看,1428 Brickell摩天大楼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建筑的效果图展示了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塔楼,其正面是起伏的露台,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律美。塔楼的立面设计独具匠心,面向迈阿密美丽的比斯坎湾,而背面则略微向内弯曲,面向周围的城市景观,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曲线设计不仅仅是追求美观,更是经过深入研究“流通模式、视线以及建筑与其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结果。建筑的曲线形态有助于优化室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与周边建筑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此外,建筑底部是一个立方体底座,顶部布置了绿地,外覆盖着不透明的白色石头,整体造型简洁而富有现代感,与上部塔楼的曲线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统一。


三、光伏玻璃集成技术与能源效益


这座摩天大楼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朝西的立面上配备的“太阳能骨架”组成的光伏集成窗户。这些窗户并非普通的建筑玻璃,而是具有发电功能的光伏玻璃。在太阳能顾问Cosentini Associates的监督下,20000平方英尺(约1858平方米)的光伏玻璃每年能够产生175000kWh的能源,这些能源将直接用于为建筑物供电,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光伏玻璃的集成不仅是一种能源技术的应用,更是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体现。它使得建筑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主动参与到能源的生产中,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精致的内部空间与居住体验



大楼的内部设计同样令人惊艳。建筑的底部主要包含大堂和便利设施,空间布局合理,装修精致,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公共空间。从10层到65层则是住宅单元,每个单元都经过精心设计,空间利用率高,采光充足,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塔楼的顶部专门用于设置额外的设施和屋顶观景台,居民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迈阿密壮丽的城市天际线和海湾美景,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室内设计由ACPV Architects负责,整体采用了中性色调为主的调色板,营造出温馨、优雅的居住氛围。同时,在整个项目中大量使用了石材和木板天花板,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质感和档次,还与建筑的外观设计相呼应,实现了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无缝融合。这种精心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让居民从踏入大楼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真正实现宾至如归的感觉。


五、未来展望


1428 Brickell摩天大楼项目预计于2028年完工并交付使用。届时,这座集豪华居住、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于一身的建筑将成为迈阿密的新地标,吸引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环保理念的居民入住。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建筑和清洁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1428 Brickell摩天大楼的成功实施将为建筑行业树立新的标杆,推动更多建筑项目采用光伏玻璃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速建筑领域的能源转型,为创建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素材来源:Dezeen


光伏玻璃集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全球发展现状


技术路径与材料创新

  • 高性能玻璃材料:超白玻璃、低铁玻璃等因其透光率(达91.5%以上)和耐候性成为主流,显著提升组件发电效率并延长寿命。超白压延玻璃因透光率高(比普通玻璃高3%),成为晶硅组件首选,而超白浮法玻璃则用于薄膜组件。

  • 双玻组件普及:双面发电玻璃的应用占比逐年提升,其需求驱动光伏玻璃用量增加(双玻组件需前后两层玻璃),并与建筑玻璃的耐久性要求趋近。

  • 柔性玻璃研发:柔性光伏玻璃的突破(如厚度小于2mm)为建筑曲面设计提供可能。


产业链整合

  • 中国主导全球产能(占90%以上),信义光能、福莱特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如窑炉大型化、压延工艺优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寿命。

  • 欧美企业侧重高端市场,例如欧洲企业以环保认证和高透光率产品占据细分领域。


寿命匹配设计进展

  • 建筑玻璃寿命通常要求25-30年,光伏组件寿命需同步。目前主流光伏玻璃寿命约25年,但需通过镀膜技术(如减反射膜、自清洁涂层)减少光衰和环境影响。

  • 结构兼容性优化:如采用夹层玻璃技术,结合PVB/EVA胶膜增强抗冲击性,同时满足建筑安全标准(如防火、抗风压)。

二、关键挑战


  • 原材料(纯碱、石英砂)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且高端产品需更高纯度原料(如铁含量低于0.015%),进一步推高成本。

  • 建筑集成需定制化设计,导致非标产品比例高,规模化生产难度大

  • 透光率与发电效率的权衡:高透光率可能牺牲发电效率,需通过多层镀膜或微结构设计优化。

  • 耐久性测试标准缺失:现有国际标准(如IEC 61215)对建筑场景的长期耐候性测试覆盖不足。


三、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驱动

  • 超薄化与轻量化:厚度向1.6mm以下发展,降低建筑荷载并提升安装灵活性。

  • 智能化制造:引入AI质检、自动化产线(如窑炉温控优化)提高良率,减少缺陷对寿命的影响。


应用场景扩展

  • 建筑立面与幕墙:双玻组件结合彩色镀膜技术,兼顾美观与发电功能,预计在商业建筑中渗透率快速提升。

  • 光伏瓦与透光屋顶:柔性玻璃与薄膜电池结合,适配传统瓦片形态,推动户用光伏市场。

带有特斯拉光伏瓦的屋顶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 绿色材料替代:研发低碳工艺(如天然气替代重油燃料),减少生产碳排放。

  • 回收技术突破:针对寿命到期的光伏玻璃,开发高效分选与再利用技术(如碎玻璃再熔制),降低资源浪费。


四、未来展望


有分析预测 ,2025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预计将达3456万吨,其中BIPV领域占比有望突破20%。光伏玻璃集成技术正从单一发电功能向建筑美学、长寿命、高可靠性多维发展。未来十年,随着材料创新、政策支持及跨行业协作深化,BIPV有望成为建筑领域碳中和的核心解决方案之一。企业需聚焦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同时关注区域市场差异,以抢占全球竞争先机。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