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记者刘亚南 邓仙来)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成果。2017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此举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同年2月19日,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气候协议。该协定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限制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时促进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议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目前已有超过190个缔约方签署。
周一,特朗普在宣誓就任总统后立即签署了一封致联合国的信函,告知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根据协定,退约将在信函提交一年后正式生效。
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内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但拜登总统在赢得大选后于2020年重新加入。
古特雷斯表示,世界各国于 2015 年通过了《巴黎协定》,因为它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已经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气候行动带来的巨大机遇。 它为所有国家的行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而又灵活的框架。
古特雷斯强调,过去十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人们只需看看洛杉矶,就能看到这场人类、生态和经济灾难的后果。他表示,根据《巴黎协定》所做的集体努力已经有所作为,但人们还需要更进一步、更快地共同做出努力。
他指出,《巴黎协定》所设想的变革已经开始,它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为各国和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为 21 世纪的就业和繁荣提供了动力。各国领导人必须在气候行动的关键十年抓住这些机遇。
古特雷斯表示相信,美国的城市、州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将继续展示远见和领导力,努力实现低碳、有韧性的经济增长,为21世纪的繁荣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和市场。
周一,特朗普在宣誓就任总统后立即签署了一封致联合国的信函,告知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根据协定,退约将在信函提交一年后正式生效。
巴黎气候协定本来就是个骗子协定,上次川普退出该协定,中国错失机会,没有跟着退出,结果从被忽悠上车,到进一步被忽悠成了奔向悬崖的死亡列车的驾驶。这回希望不要再错过机会。为何巴黎气候协定是骗局呢?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但什么东西是对人有害的,什么东西未必有害却是非常需要专业判断的。可是当发达国家需要时,某些科学上不清楚的东西,却在利益驱导下被妖魔化,并进而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比如二氧化碳这个东西,本来浓度不高时对人类无害,但现在却因政治利益的关系而被妖魔化成了毁灭人类的魔鬼。
1.二氧化碳如何被发达国家媒体妖魔化
“温室效应会毁灭地球”!这是美国前副总统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描述的可怖前景。好莱坞的科幻影片《后天》,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地球末日的恐惧。主流媒体对温室效应几乎一面倒的立场,效果同莱坞大片差不多: “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变暖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触目惊心的照片:北极冰川融化!”;在这种大气候下,“每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全球暖化是真的”,而地球变暖的后果就是人类毁灭,这是被科学家证实了的”。……等等等等充斥西方媒体,并强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这种价值观念。
然而真正的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chard Lindzen在谈到如今风靡全球的温室效应时却给出不同说法,Lindzen教授无奈地说:如今“地球变暖”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你毋需研究理由,做自己的分析判断。有疑问只需一句“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就全打发了,就像一切都可以最终都归于上帝一样。Lindzen博士认为,现在对温室效应的宣传,几乎能同当年戈培尔的宣传相提并论。他在国会作证中对自己的行业自嘲道:“老实对您讲,气候学在科技领域是冷门儿,有本事的学生几乎从不涉及。现在地球上一直在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屈指可数,所谓的‘成百上千’完全是媒体的误导”。Lindzen博士还指出当年在纽约时报刊登支持京都协议的70个科学家,其中大部分不是气象学家。媒体大谈特谈的所谓极地冰川融化,也是在欺负公众的科学知识不够。对气候的研究本身没有错,很多结果也是有益的。
但是,这些结果被那些耸人听闻的环保人士一过滤,再经媒体放大,便形成了地球要完蛋的旋律。
科学最大的讽刺是研究被流行观念左右,最大的悲哀则是研究被政治化,实际上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问题辩论非常激烈,有大量的反对意见,太专业的这里不说,只说三点:
第一,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趋向承认全球正在暖化,但造成暖化的原因却没共识,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历史上一直在12-22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度,接近最低温度,温度回升是正常的,没二氧化碳也会回升,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图表指出:虽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从一万八千年前上一个冰河期结束就开始上升了。从长期坐标看,目前二氧化碳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另外一份图表说明,地球二氧化碳从1750年开始就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到1950年。而地球过去100年里温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1950年后。
第二,历史上CO2浓度远高于今天,最高时比现在高20倍,而那时温度也在12-22度间振荡,地球生物也没有毁灭。
第三,全球暖化论者不断跑两级去拍北极熊,和喜马拉雅上上咔咔倒塌的冰川,高喊海平面要大幅上涨。试图忽悠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果,可实际上在人类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前,冰川就开始消融,海平面就增长了130米了。见下图:
看明白了,从1820年开始,冰川就进入消融步调,那是工业革命刚开始,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根本影响不了气候。到1950年后,人类才开始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排放真能影响气候,那么1950年后冰川消融速度应该高于此前,事实上是冰川消融速度没多大变化,反映的是上面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分量很少,对气候影响不大的事实。下面海平面的增长图也一样,在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全球就开始升温了,海平面上涨了130米,那时人类还没有工业革命,除了自己新陈代谢放出二氧化碳外,不会烧煤油气,可见地球该升温就升温,人类就算一克二氧化碳都不放也会升温。
工业化,其实就是通过机械利用能源把人民的生活搞得好些,这个能源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含碳燃料就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主要废气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真正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比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这些有害成分在废气里只有百分之几,而现在在科技上这些废气又可以除去99%。难除去的是二氧化碳,因为它是排放的主要成分,除去二氧化碳成本很高。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实质上是限制能源的使用。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因此欧洲很多国家很早就完成工业化了。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源需求会饱和,二氧化碳排放则由于技术的提高而自然下降,不限制也会下降,如图1所示,英法在上世纪7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就到顶了,早就开始自然减排。另一大国德国在九十年代才两德合并,此前的数据没有,可自九十年代以来。排放也是下降的。七十年代开始时,大家是担心全球寒化的,但至从欧洲开始自然减排后,全球暖化论逐渐声音越来越高,跟欧洲发达国家则早就已经开始自然减排有关,因为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东西储量是有限的,法国就把他们地下的煤挖光了。当他们自己减排二氧化碳,而其它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而增加能源使用时,欧洲国家的人就觉得自己亏了,要求大家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等同于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国用了美欧就没得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正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多享受几年廉价能源的供应。这是欧洲国家推动二氧化碳减排的利益基矗
图2 英法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美国工业化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完成了,但到2007年排放还没有停止增长,所以2000年布什执政后,推翻承诺,拒签京都协议,但到了奥巴马时期,美国政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要清楚这些奥秘,让我们来看看下图,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的CO2排放在增加,所以美国参议院99:0否决CO2减排协定,但到了布什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从2007年开始,CO2排放开始下降,这个科学事实决定美国政策的转向,向来打环保旗号的民主党奥巴马在2008年执政后高喊减排并推动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可是现在美国经济逐渐复更,二氧化碳排放又开始增长,继续减排,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于是川普又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说欧洲坚定减排因为他们已经早就开始自然减排了,美国的能源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顶部徘徊,所以他们就摇摆。 2025年 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于1月 20 日宣布将再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巴黎协定》,并当日签署了总统令。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表示
“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还表达了推进石油等开采的想法。 在 20 日的就职演说中,特朗普称过度的政府支出与能源价格飙升引发了通胀危机,他强调要对被其形容为 “液体黄金” 的石油 “挖,挖,使劲挖”。
图3,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中国情况如何?中国是正在工业化,由于工业化,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快速增加(见图)。按社科院报告中国工业化在2020年左右基本完成,那么现在至少还处于未完成状态。相对于另一个大国,美国的工业化在20世纪初完成后二氧化碳排放100年后才到顶,排放量比工业化刚完成时还增加了一倍。中国2020年完成工业化,巴黎气候协议要求中国从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就到顶。靠谱么?
图 4.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现在工业化过程没完成,但要完成工业化,能源是关键因素,没有石油等燃料,机器是不可能开动的。美国人均能耗高达33桶油/年,而最节约的工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也高达12桶油年,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最节约的工业国家的1/2左右,所以中国如果真要实现工业化,能源使用量增加1倍是必须的,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倍,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受限,那么中国还能实现工业化么?中国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62亿吨, 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实现工业化后美欧的能源需求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不像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那样正在快速增长,甚至它们的能源使用量还因效率提高和制造业外移而下降。所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这些国家损害不大甚至在粮食和能源方面有利可图,但缺严重损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图5. 世界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的关系.
综上所述,地球温度升高是必然的,就算没有二氧化碳也必然升高。欧美妖魔化二氧化碳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自己说不出口的利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保障生命所需的粮食生产,目前中国粮食缺口每年近亿吨,如果大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能增加到恢复农作物基因形成时的浓度,那么中国粮食产量可以增加一倍,完全保证中国粮食安全。虽然中国应大大加强环境保护,限制然煤里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但不应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雾霾是二氧化硫等造成的,但二氧化碳不造成雾霾,西方的治理经验已经证明造成雾霾的二氧化硫可以通过技术除去.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不过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因自己的利益而妖魔化。中国应该要求自己的科研机构独立科学地评估全球暖化形成的原因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能听任欧洲为自己利益妖魔化二氧化碳,并借此在贸易上收取碳关税,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对全球暖化,中国应采取调整,而不是对抗的做法,在建国后几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中,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人定胜天是不对的,大自然的力量远强过人的力量,人胜不了天,但人可以根据规律顺天应时作出相应调整.现在中国的GDP已经增长到美国的60%,欧美感受到威胁,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国家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科技话语权忽悠,使中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其实也就是限制能源的使用,从而在工业化未完成阶段压制中国内需。另一方面又发动贸易战打击中国外需,两边夹杀造成目前中国经济困境,要打破目前的困境,中国需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全力完成工业化。然而国内那些愚蠢的经济学家不但认识不到二氧化碳全球暖化是骗局,还制定什么2030年碳达峰的愚蠢计划,要知道美国完成工业化后,花了近百年时间,二氧化碳排放量才到峰值,而中国目前工业化还没真正完成,要中国在五年内实现碳达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看图4,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哪里有缓下来的趋势,现在世界第一科技大国宣称要退出巴黎气候骗子协定,那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大好机会,如果这回再不顺势紧跟川普退出巴黎气候骗子协定,那五年后中国就很尴尬了。
《巴黎协定》搭建起了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协定的框架下,中国与众多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的目标,为中国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方向指引。中国基于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了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与《巴黎协定》的目标高度契合
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带来了诸多复杂影响 。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步伐。在能源结构调整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产业发展方面,高耗能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则凭借机遇不断提升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