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创始人在创业初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对融资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
没有系统地了解融资轮次的相关知识,不清楚每个轮次的特点、要求和目标。
这就导致在实际融资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项目处于哪个阶段,应该进行何种轮次的融资。
在创业过程中,资金压力往往是创始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尽快获得资金支持,一些创始人可能会急于进行融资,而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发展阶段和融资轮次的适配性。
他们可能会盲目地向不同轮次的投资者推销自己的项目,
希望能够尽快拿到投资,却忽视了投资者对项目轮次的要求和期望。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国股权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为70.6万亿元。具体来说,公募基金规模为31.08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6.42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5.98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为5.27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为19.69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为1.91万亿元。
许多创始人在融资过程中,常常对融资轮次感到困惑,
分不清种子轮、天使轮、Pre - A 轮、A 轮、A + 轮、B 轮、C 轮、D 轮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导致在融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
清晰地理解融资轮次,对于创始人合理规划融资策略、把握企业发展节奏至关重要。
(一)种子轮
种子轮通常是创业项目最早获得的投资,此时项目可能只是一个创意、想法,甚至产品都还未成型。
创始人可能仅有一个初步的商业计划书和核心团队成员。
投资金额相对较小,一般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人民币不等。
种子轮的投资者主要是创始人的亲朋好友、天使投资人,也可能是一些专注于早期项目的小型投资机构。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对创始人团队的信任以及项目的潜力和创新性。
例如,某科技创业公司在种子轮阶段,仅有一个关于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创意,团队成员也只有几个技术爱好者。他们通过向身边朋友和天使投资人介绍项目,获得了 50 万元的种子轮投资,用于产品的初步研发。
(二)天使轮
天使轮阶段,项目已经有了初步的产品原型,或者商业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验证。
团队也相对完善,除了核心创始人,还招募了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
投资金额一般在几百万到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天使投资人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提供资金,还会凭借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比如,一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在天使轮时,已经开发出了一款在线课程平台的原型,并且通过小规模的用户测试,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天使投资人看中了项目的市场潜力和团队的执行力,投资了 800 万元,助力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拓展市场。
(三)Pre - A 轮
Pre - A 轮是介于天使轮和 A 轮之间的一个过渡轮次。
当项目在天使轮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达到 A 轮融资的标准时,可能会引入 Pre - A 轮融资。
此时项目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量,但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投资金额一般在一千万元到数千万元人民币。
Pre - A 轮的投资者可能包括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产业资本等。
像最早的共享出行创业公司在 Pre - A 轮时,已经在部分城市投放了共享车辆,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但运营成本较高,尚未实现盈利。他们最终通过 Pre - A 轮融资,获得了 2000 万元的资金,用于优化运营模式、降低成本以及扩大市场份额。
(四)A 轮
A 轮融资是创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时项目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产品或服务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用户量和营收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团队也进一步壮大,具备了较强的运营能力。
投资金额通常在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人民币。
A 轮的投资者主要是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竞争优势、团队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是否投资。
(五)A + 轮
A + 轮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经历的轮次,它通常发生在 A 轮融资后不久,项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还未达到 B 轮融资的条件。
比如,项目的用户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或者与重要的合作伙伴达成了战略合作等。
A + 轮的投资金额和 A 轮类似,投资者可能是原 A 轮投资者的追加投资,也可能引入新的投资者。
例如,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在 A 轮融资后,用户量在短时间内增长了数倍,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进行了 A + 轮融资,获得了 3000 万元的资金,用于内容运营和技术升级。
还有A+、A++、A+++等,都差不多,但是各有各个节点的需求和难处
(六)B 轮
B 轮融资时,项目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商业模式得到了充分验证,营收和利润都有了显著增长。
企业开始考虑拓展业务领域、进行市场扩张等战略布局。
投资金额一般在上亿元人民币以上。
B 轮的投资者除了风险投资机构,还可能吸引到一些战略投资者,
如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基金等。
例如,一家智能硬件制造企业在 B 轮融资时,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进行了 B 轮融资,获得了 1.5 亿元的投资,用于建设海外销售渠道、研发新产品以及扩大生产规模。
(七)C 轮、D 轮及以后
C 轮、D 轮及以后的融资轮次,企业通常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进行并购重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等。
投资金额往往非常巨大,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人民币都很常见。
投资者包括大型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
例如,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在 C 轮、D 轮融资时,会获得巨额资金,用于收购竞争对手、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