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碳园区”成为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热词。 2025年,“零碳园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
各地纷纷响应,积极申报零碳园区试点 。
在申报 和建设零碳园区的过程中,园区 自身、地方政府以及园区企业都将收获诸多利好。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江苏无锡市人民政府今年3月19日发布的《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里面就有提到,要构建零碳化能源供应体系。发展“绿电直供模式”,建立“电、热、冷、气、氢”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加快绿色能源替代,最大程度实现园区用能低碳化。支持园区及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打造园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
江苏常州:真金白银支持零碳园区和工厂︱最高100万
2月6日,常州市印发《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对列入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最高支持50万元。对完成试点创建并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示范园区,最高支持50万元。
对新认定的省级及以上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最高支持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近零碳工厂,最高支持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最高支持100万元。
零碳园区,不只是政策口号,更是地方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箱”。我们将继续关注零碳园区在园区自身、地方政府、企业三方之间的实际利好与互动机制。
零碳园区建设成果将成为地方政府绿色政绩的有力体现。申报成功的园区往往被纳入 国家或省级试点 名单,获得官方背书和荣誉。地方政府通过主导零碳园区,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绿色发展形象,获得上级部门“点赞”。点赞的背后也包含以下三重价值
一是助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向低碳、高端、高效方向升级
二是有效集聚绿色制造、新能源、数字碳管控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通过创新实践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样本,提升地方在全国绿色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产业转型路径
零碳园区为传统高碳产业地区探索出产业转型的新路径。过去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地方需要寻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零碳园区通过新能源替代、循环经济和智能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推动区域经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
同时,园区集聚的绿色产业(光伏、储能、氢能等)往往代表着未来产业方向,地方政府布局这些产业,有助于打造新增长极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为例,通过零碳园区引入新能源装备龙头,正引领该资源型城市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区域协同减排
一个零碳园区的打造,不仅能够推动园区自身减排,还会对周边区域及上下游绿色产业链产生明显的集聚和带动效应。地方政府可以以园区为载体,统筹城市能源系统的低碳化改造,推进园区与电网、与周边乡镇的协同降碳,形成系统性、区域化的减排体系。
将高排放园区率先降碳,对2030碳达峰60碳中和有直接贡献。对地方政府而言,一个零碳园区的落地,意味着区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为碳达峰考核增添亮眼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