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
TNT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6
文章
1
关注者
0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700万的土地,绝不能再丢
来源 粗心小姐
image.png
俄乌冲突背景及对俄军的评价
(1.1) 俄乌冲突自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稳定性的担忧日益加剧。在若干军事行动中,俄军表现出的局限和挑战,使外界对俄罗斯解体的可能性开始有了新的预测和讨论。

(1.2) 若俄罗斯解体,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严重的地缘政治事件。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俄罗斯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因此,评估这一可能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2.1) 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一历史事件。经济困境、政治体制的僵化以及民族分裂等,都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对当前俄罗斯的状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2) 苏联及俄罗斯的核武器政策和联邦制度对其国家统一和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俄罗斯可能的解体时,必须考虑这些历史和政治结构因素,以及它们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俄罗斯联邦的潜在解体与地区独立
(3.1) 俄罗斯联邦由多个联邦主体组成,这种复杂的政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内部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在国家权力中心弱化时,可能导致一些地区或联邦主体寻求更大的自治甚至独立。

(3.2) 在普京下台或其权威减弱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统一面临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对于中国来说,这种解体可能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尤其是在远东地区,需要高度关注和策略性的预案准备。

中国应对策略
(4.1) 面对俄罗斯可能的解体,中国需要考虑的干预策略包括政治协调、经济援助以及必要时的军事介入。通过这些手段,中国可以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该地区的稳定。

(4.2) 特别是对于远东地区,如果俄罗斯解体,中国可能需要考虑直接接管或支持新的国家实体的成立。远东地区对中国来说在历史上、地理上以及资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区域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动荡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地区甚至全球的稳定。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的稳定不仅关乎双边关系,更是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安全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制定出一套既能保护自身利益,又能促进地区稳定的策略。

面对俄罗斯潜在的政治变动,中国必须维持高度的警觉和灵活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这不仅涉及到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的深入了解,也包括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中国的策略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加强与俄罗斯及其可能的继任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包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通过多边机制来维护区域的和平稳定。

报告正文

近期,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提及低于800美元的邮政小包免税待遇也将不再适用,而后又暂停取消该免税待遇。那么,为何要取消邮政小包免税?涉及我国多少出口规模?对各行业有何影响?

1.为何要取消邮政小包免税

取消免税邮政小包旨在封堵电商贸易漏洞。早在拜登政府时期,白宫便已提议加强对小额商品关税豁免监管,但未实施落地。特朗普新任期,今年2月1日在宣布对中国加征10%额外关税的同时,取消800美元“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并于2月4日实施。但由于清关数量激增,海关工作人员无力应对,故又于2月5日宣布暂停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新行政命令规定:一旦美国商务部建立了能够充分快速处理此类货物的关税系统,将再度取消免税政策。这表明,尽管跨境电商等相关企业暂时获得喘息机会,但小包免税通关的长期便利性将难以维持。
1af2f9a7deab9200779c2f913eecd721.jpg
美国小包免税额较高,约占总进口的2%。美国的海关小额豁免条款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可以免税运到美国。相比其他国家,其免税金额阈值较高。近年来,美国邮政小包进口规模大幅提升。据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统计,2024年美国清关邮政小包达13.6亿个,涉及价值近650亿美元,约占美国总进口规模的2%。
49b4985ced02b406bcb20aaefd92093c.jpg

近六成免税邮政小包来自中国。中国是美国免税邮政小包的最大进口国,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的报告估算,从金额看,近年来我国向美国出口邮政小包金额不断增加,不过份额有所下行,2021年在六成左右,其次是加拿大和英国。
83d59eeb1cfeb18375eade86dada1b47.jpg

2.对我国出口总规模影响多大?

规模超200亿美元,窄口径约占对美出口4.4%。从海关总署统计的窄口径来看,我国对美出口邮政小包,从2016年的不到10亿美元升至2024年的2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近60%。2024年总规模约占我国对美出口的4.4%。美国亦是我国出口邮政小包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份额维持在25%左右。

宽口径约占美从中进口9%,取消免税等同额外征关税2个百分点。从美国侧海关数据估计的宽口径来看,2024年美国进口邮政小包约650亿美元,中国比重在六成左右,即约390亿美元,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规模的9%。如果取消免税政策,若按上一轮贸易摩擦美对中加征关税后的税率高点19.3%来计算,则相当于额外对中国整体加征约2个百分点的关税。
dd92a731484006a4d4839b880fe28f81.jpg

欧盟有意跟进。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在2月5日亦提议,将通过对电子商务进口征收手续费、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税收豁免等手段,以帮助欧盟海关“适当控制”进口,涉及我国相关商品出口规模约189亿美元,约占对欧盟出口的3.7%。

转寄方式或可应对。由于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针对对象为“商品原产地”为中国的商品,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邮政小包每日进口数量巨大,原产地识别成本过高,溯源原产地不太现实,故实操中选择了暂停清关“商品来源地”为中国的包裹。因此,电商平台或可通过物流中转,由他国转寄代寄的方式应对。
4eba48e892163d350e5d1f5bbf081938.jpg

3.可能涉及哪些行业?

SHEIN与TEMU是受“小额豁免”冲击的主要平台。近年来,SHEIN及TEMU等中国平价跨国电商平台纷纷进军美国市场,其中“小额豁免”运输方式备受青睐,二者跨境小包数量占美国邮政小包总进口的近三成。当前,美国消费者在SHEIN及TEMU的支出占美国所有电商的1.3%左右。
c36918a9201485d4206821507223f657.jpg

服装服饰是邮政小包的最主要品类。从SHEIN与TEMU的营收品类分布可以大致了解邮政小包对应的行业品类情况,SHEIN主要收入来自时尚产品,如服装、箱包配饰、鞋类等,占比近八成;而TEMU产品分布相对分散,服饰类、家居家具、玩具和鞋包的销售额占比超六成。

e69dc94a37e8b6b12ea357bb1e212f61.jpg

纺服和轻工是关注重点。如果免税政策取消,那么各类小包需要按照对应品类缴纳关税。当前实际关税税率,在纺织服饰中,作为SHEIN及TEMU最主要销售商品的服装类关税税率在20%左右,皮革制品关税税率超35%,而鞋靴类商品税率相对较低,在13%左右。轻工制造中,家具类商品关税税率在19%,而玩具税率不足5%。若取消豁免小额商品关税,以上这些商品的关税税率将进一步提高。
2935447d8454edddd2b9e875e7cb5acf.jpg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本文对经济运行判断基于公开数据,无法预知未来或有变动。

2)历史经验失效。本文所依据的历史经济环境和条件不可能与当前完全相同。

3)测算存在偏差。本文的测算设定诸多假设,或存在一定测算偏误。
b9af3c2050df428429d061a40cdc433e.jpg
65f787e52cbb3e5fb8b64912cc6bcdbf.jpg

研报信息
文中报告节选自财通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取消邮政小包免税,影响了谁?——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一》
对外发布时间:2025.02.12

为何要取消邮政小包免税?取消免税邮政小包旨在封堵电商贸易漏洞。特朗普在今年2月宣布取消对中国800美元“最低限度”关税豁免,并于2月4日实施。但由于清关数量激增,海关工作人员无力应对,故又于2月5日宣布暂停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新行政命令规定:一旦美国商务部建立了能够充分快速处理此类货物的关税系统,将再度取消免税政策。这表明,尽管跨境电商等相关企业暂时获得喘息机会,但小包免税通关的长期便利性将难以维持。美国邮政小包免税额高,2024年美国清关邮政小包达13.6亿个,涉及价值近650亿美元,约占美国总进口规模的2%,其中近六成免税小包来自中国。

对我国出口总规模影响多大?从海关总署统计的窄口径来看,我国对美出口邮政小包,从2016年的不到10亿美元升至2024年的228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出口的4.4%。美国是我国出口邮政小包的第一大市场。从美国侧海关数据估计的宽口径来看,2024年美国进口邮政小包约650亿美元,中国比重在六成左右,即约390亿美元,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规模的9%。如果取消免税政策,若按上一轮贸易摩擦税率高点19.3%来计算,则相当于额外对中国整体加征约2个百分点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在2月5日亦提议,将通过对电子商务进口征收手续费、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税收豁免,涉及我国出口规模约189亿美元,约占对欧盟出口的3.7%。不过,电商平台或可通过物流中转,由他国转寄代寄的方式应对。

可能涉及哪些行业?SHEIN与TEMU为受“小额豁免”冲击的主要平台,二者跨境小包数量占美国邮政小包总进口的近三成。当前,美国消费者在SHEIN及TEMU的支出占美国电商的1.25%左右。从SHEIN与TEMU的营收品类分布可以大致了解邮政小包对应的行业品类情况,SHEIN主要收入来自时尚产品,如服装、箱包配饰、鞋类等,占比近八成;而TEMU产品分布相对分散,服饰类、家居和家具、玩具和鞋包的销售额占比超六成。如果免税政策取消,那么各类小包需要按照对应品类缴纳关税,而纺服和轻工是关注重点。具体来看当前实际关税税率,纺织服饰中,作为SHEIN及TEMU最主要销售商品的服装类关税税率在20%左右,皮革制品税率超35%,而鞋靴类商品税率相对较低,在13%左右。轻工制造中,家具类商品关税税率在19%,而玩具税率不足5%。若取消豁免小额商品关税,税率将进一步提高。

俄罗斯,曾经的“老大哥”,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关键时刻,出人意料地对中国出手了。

俄罗斯态度大转变,背后原因是什么?

中欧班列,每年运行上万列,是“一带一路”最耀眼的成就。但2024年底,突如其来的风波,让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一下子黯淡下来。

12月下旬,俄罗斯突然加强了对境内过境列车的检查,力度很大。2025年1月,情况急剧恶化,连日常用品都得仔细检查。

640.jpg
你的货物,千辛万苦运往欧洲,却被中途截停。严苛检查后,你的物品可能被扣,甚至直接没收。

山东一家外贸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10月22日,满载希望的货物出发了。然而,11月4日,它们在俄罗斯境内停了下来,旅程戛然而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俄罗斯却依旧没松口。

image.png

老板快急疯了,合同马上到期,货却还没着落。企业不仅要亏钱,可能血本无归。

国际贸易风险大,延误交货赔钱事小,丢了客户可就麻烦了。

俄罗斯问题若无法解决,中国外贸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外国人担心中国货物被其他国家拦截,合作可能减少。

中俄合作,互惠互利,新线路让俄罗斯多赚了钱。但三年前的战争,一切都变了。俄罗斯想打个闪电战,结果却成了持久战,没想到吧。

俄罗斯这场战争不仅磨光了耐心,还露出了军事弱点。这场战争,是个无底洞,俄罗斯的先进武器不断被消耗殆尽。曾经引以为豪的利器,现在如同过期面包,不是用光了,就是彻底坏了。

西方制裁像铁笼困住了俄罗斯,自2022年起,它举步维艰,经济发展寸步难行。俄罗斯通胀飙升,像个膨胀的气球,百姓日子越来越紧巴。

超市面包贵得离谱,鸡蛋黄油更让人咋舌,简直难以承受。卢布像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日渐消瘦,气息奄奄。美元对卢布汇率暴涨,从70多卢布飙升至百余甚至更高,变化真大。

官方新闻里,经济一片大好,电视里也是欣欣向荣。可你走上街头,看看老百姓的生活,景象就完全不同了。

华丽衣裳下,藏着乞丐的无奈,让人又悲又喜。2024、2025年的经济数据很亮眼,可这繁华背后,多少不易啊。

俄罗斯此举,针对中国商品,实属意料之中。

打击中国产品,只是表面文章,背后是另有图谋,他们以此巧妙敛财。他像个顺手牵羊的小偷,明明自己口袋空空,却假装关心你的安全。

摸底中国态度,想看看这东方大国如何回应。

战争物资,才是关键。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持久战让人身心俱疲,稍有风吹草动都让人心惊肉跳。

国际关系,说白了就是利益的争夺。中欧班列停运,不止几家公司受影响,问题大着呢。这场风波影响巨大,从中国生产的普通商品到欧洲的高档奢侈品,都可能受到冲击。

中欧班列,一度是中国商品驰骋全球的快速通道。高铁拉近了城市距离,也让内陆城市走向世界,但眼下,前景却令人不安。

生意难做,难于上青天。市场风险一大堆,货还可能不翼而飞。许多企业仍在苦撑,他们相信,只要还有希望,就绝不放弃。延误让部分公司被迫选择高价空运,直接导致运营成本飙升。

外企急得团团转,货迟迟送不到,违约风险像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掉长期合作,客户也可能飞了。

企业面临困境,尝试新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海运时间长,成本高,很多小企业用不起。海运集装箱走中国到欧洲,得耗上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可中欧班列只要十天半个月就到了。

南向通道,听着挺好,但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前路难料。

3a933b76538b6f4c3c722dbcc7c50364.jpg

更糟糕的是,中国到欧洲四条主要路线,有三条得绕道俄罗斯。避开问题区域,可选方案太少。

中俄关系这次确实受到了影响。专家们各有说法,原因可能有很多。

俄罗斯可能不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态度,这或许就是原因。

俄罗斯此举,或许是为缓解经济压力,增加收入的无奈之举。

中国崛起,俄罗斯或因此心生警惕。

棘手局面,中国迅速行动,多方施策应对。南向通道火速建设中,这条新路将为中国外贸带来全新机遇。

但这条路不好走,要经过很多国家,说不定还会碰到打仗的地方。
03e1c54b23628937d34ef0c7b7ab986d.jpg

局面更糟,要是再被别国卡住,跟中欧班列一个样。

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建设,给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海外通道。

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寻找备选方案,力求分散风险,避免孤注一掷。

密切合作,与沿线国家共建未来,刻不容缓。深化经贸合作,增进相互信任,加深彼此了解。稳定安全的运输通道,也为未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清朝时,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近代以来,它国际角色扑朔迷离,让人难以预料。历史的警示:国际交往,必须保持警惕,维护自身利益才是关键。

战略伙伴关系?恐怕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世界舞台复杂,各国各为其利。

俄罗斯骤变,警示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这教训血淋淋摆在眼前。中俄未来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绝非就此决裂。这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更务实平等的新时期。

国际舞台变化莫测,中国需灵活应对。

俄罗斯扣押中国货物,大家计划全乱套了。中俄是老朋友,但这事也让我们看清了:再铁的兄弟,为了利益也会翻脸。所以啊,国际上得长点心眼。

应对俄罗斯的行动,我们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多方建设物流网络,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希望这些措施,能有效解决问题吧……(来源:新新快讯)

特朗普拟将中国Shein和Temu列入制裁名单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是否将中国电子商务零售商Shein和Temu列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制裁名单。
2bc0b4bd96355e254620652445a2a61c.jpg
路透社报道截图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尚未就此事做出最终决定,最终可能决定不将其列入制裁名单。
特朗普于2月3日取消了对中国低价值包裹的“小额豁免”,即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的免税政策。
与此同时,2月4日,美国邮政署(USPS)在官网发布通知:暂时停止接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所有国际包裹,直至另行通知。
ede2b3e55264bab0e10162e6d035f9f6.jpg
美国邮政署官网通知
对于Temu和Shein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大事。
Shein和Temu均销售从玩具到智能手机等各种产品,它们在美国发展迅速,部分原因是低于800美元商品的“小额豁免”免税政策,使它们能够保持低价竞争。
而且“小额豁免”也是Shein和Temu确保产品在发货后快速进入美国的手段之一。
因为“小额豁免”是T86清关,其优势是快速通关、低查验率和免税。申请只需提交货物信息,无需HS编码等。
国会下属咨询机构在2023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根据“小额豁免”条款,Temu和Shein每天运往美国的包裹,占到了美国所有包裹的30%以上。其中,“小额豁免”包裹中,超过一半都是来自中国。
特朗普暂停执行第321条“小额豁免”规定,是他实施对中国加征10%全面关税的内容,目前这一加征关税已于2月4日生效。
取消对中国的“小额豁免”后,中国卖家在Shein、Temu和Amazon等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

周一,特朗普在宣誓就任总统后立即签署了一封致联合国的信函,告知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根据协定,退约将在信函提交一年后正式生效。

巴黎气候协定本来就是个骗子协定,上次川普退出该协定,中国错失机会,没有跟着退出,结果从被忽悠上车,到进一步被忽悠成了奔向悬崖的死亡列车的驾驶。这回希望不要再错过机会。为何巴黎气候协定是骗局呢?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但什么东西是对人有害的,什么东西未必有害却是非常需要专业判断的。可是当发达国家需要时,某些科学上不清楚的东西,却在利益驱导下被妖魔化,并进而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比如二氧化碳这个东西,本来浓度不高时对人类无害,但现在却因政治利益的关系而被妖魔化成了毁灭人类的魔鬼。
1.二氧化碳如何被发达国家媒体妖魔化

“温室效应会毁灭地球”!这是美国前副总统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描述的可怖前景。好莱坞的科幻影片《后天》,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地球末日的恐惧。主流媒体对温室效应几乎一面倒的立场,效果同莱坞大片差不多: “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变暖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触目惊心的照片:北极冰川融化!”;在这种大气候下,“每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全球暖化是真的”,而地球变暖的后果就是人类毁灭,这是被科学家证实了的”。……等等等等充斥西方媒体,并强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这种价值观念。

然而真正的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chard Lindzen在谈到如今风靡全球的温室效应时却给出不同说法,Lindzen教授无奈地说:如今“地球变暖”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你毋需研究理由,做自己的分析判断。有疑问只需一句“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就全打发了,就像一切都可以最终都归于上帝一样。Lindzen博士认为,现在对温室效应的宣传,几乎能同当年戈培尔的宣传相提并论。他在国会作证中对自己的行业自嘲道:“老实对您讲,气候学在科技领域是冷门儿,有本事的学生几乎从不涉及。现在地球上一直在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屈指可数,所谓的‘成百上千’完全是媒体的误导”。Lindzen博士还指出当年在纽约时报刊登支持京都协议的70个科学家,其中大部分不是气象学家。媒体大谈特谈的所谓极地冰川融化,也是在欺负公众的科学知识不够。对气候的研究本身没有错,很多结果也是有益的。

但是,这些结果被那些耸人听闻的环保人士一过滤,再经媒体放大,便形成了地球要完蛋的旋律。

  1. 二氧化碳是否导致温室效应是科学上争议很大,仍搞不清楚的问题

科学最大的讽刺是研究被流行观念左右,最大的悲哀则是研究被政治化,实际上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问题辩论非常激烈,有大量的反对意见,太专业的这里不说,只说三点:
第一,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趋向承认全球正在暖化,但造成暖化的原因却没共识,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历史上一直在12-22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度,接近最低温度,温度回升是正常的,没二氧化碳也会回升,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图表指出:虽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从一万八千年前上一个冰河期结束就开始上升了。从长期坐标看,目前二氧化碳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另外一份图表说明,地球二氧化碳从1750年开始就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到1950年。而地球过去100年里温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1950年后。

第二,历史上CO2浓度远高于今天,最高时比现在高20倍,而那时温度也在12-22度间振荡,地球生物也没有毁灭。
63fb0b0ad8ec564008055eddc449df0e.jpg

第三,全球暖化论者不断跑两级去拍北极熊,和喜马拉雅上上咔咔倒塌的冰川,高喊海平面要大幅上涨。试图忽悠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果,可实际上在人类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前,冰川就开始消融,海平面就增长了130米了。见下图:
121.jpg

看明白了,从1820年开始,冰川就进入消融步调,那是工业革命刚开始,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根本影响不了气候。到1950年后,人类才开始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排放真能影响气候,那么1950年后冰川消融速度应该高于此前,事实上是冰川消融速度没多大变化,反映的是上面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分量很少,对气候影响不大的事实。下面海平面的增长图也一样,在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全球就开始升温了,海平面上涨了130米,那时人类还没有工业革命,除了自己新陈代谢放出二氧化碳外,不会烧煤油气,可见地球该升温就升温,人类就算一克二氧化碳都不放也会升温。
9e218c9.png

  1. 欧洲为何推动二氧化碳减排,美国为何摇摆?

工业化,其实就是通过机械利用能源把人民的生活搞得好些,这个能源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含碳燃料就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主要废气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真正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比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这些有害成分在废气里只有百分之几,而现在在科技上这些废气又可以除去99%。难除去的是二氧化碳,因为它是排放的主要成分,除去二氧化碳成本很高。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实质上是限制能源的使用。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因此欧洲很多国家很早就完成工业化了。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源需求会饱和,二氧化碳排放则由于技术的提高而自然下降,不限制也会下降,如图1所示,英法在上世纪7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就到顶了,早就开始自然减排。另一大国德国在九十年代才两德合并,此前的数据没有,可自九十年代以来。排放也是下降的。七十年代开始时,大家是担心全球寒化的,但至从欧洲开始自然减排后,全球暖化论逐渐声音越来越高,跟欧洲发达国家则早就已经开始自然减排有关,因为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东西储量是有限的,法国就把他们地下的煤挖光了。当他们自己减排二氧化碳,而其它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而增加能源使用时,欧洲国家的人就觉得自己亏了,要求大家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等同于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国用了美欧就没得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正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多享受几年廉价能源的供应。这是欧洲国家推动二氧化碳减排的利益基矗

43.jpg

图2 英法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美国工业化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完成了,但到2007年排放还没有停止增长,所以2000年布什执政后,推翻承诺,拒签京都协议,但到了奥巴马时期,美国政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要清楚这些奥秘,让我们来看看下图,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的CO2排放在增加,所以美国参议院99:0否决CO2减排协定,但到了布什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从2007年开始,CO2排放开始下降,这个科学事实决定美国政策的转向,向来打环保旗号的民主党奥巴马在2008年执政后高喊减排并推动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可是现在美国经济逐渐复更,二氧化碳排放又开始增长,继续减排,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于是川普又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说欧洲坚定减排因为他们已经早就开始自然减排了,美国的能源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顶部徘徊,所以他们就摇摆。 2025年 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于1月 20 日宣布将再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巴黎协定》,并当日签署了总统令。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表示
“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还表达了推进石油等开采的想法。 在 20 日的就职演说中,特朗普称过度的政府支出与能源价格飙升引发了通胀危机,他强调要对被其形容为 “液体黄金” 的石油 “挖,挖,使劲挖”。
56e24.png
图3,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中国情况如何?中国是正在工业化,由于工业化,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快速增加(见图)。按社科院报告中国工业化在2020年左右基本完成,那么现在至少还处于未完成状态。相对于另一个大国,美国的工业化在20世纪初完成后二氧化碳排放100年后才到顶,排放量比工业化刚完成时还增加了一倍。中国2020年完成工业化,巴黎气候协议要求中国从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就到顶。靠谱么?
554.jpg
图 4.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现在工业化过程没完成,但要完成工业化,能源是关键因素,没有石油等燃料,机器是不可能开动的。美国人均能耗高达33桶油/年,而最节约的工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也高达12桶油年,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最节约的工业国家的1/2左右,所以中国如果真要实现工业化,能源使用量增加1倍是必须的,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倍,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受限,那么中国还能实现工业化么?中国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62亿吨, 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实现工业化后美欧的能源需求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不像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那样正在快速增长,甚至它们的能源使用量还因效率提高和制造业外移而下降。所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这些国家损害不大甚至在粮食和能源方面有利可图,但缺严重损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1c0b64.png
图5. 世界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的关系.

综上所述,地球温度升高是必然的,就算没有二氧化碳也必然升高。欧美妖魔化二氧化碳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自己说不出口的利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保障生命所需的粮食生产,目前中国粮食缺口每年近亿吨,如果大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能增加到恢复农作物基因形成时的浓度,那么中国粮食产量可以增加一倍,完全保证中国粮食安全。虽然中国应大大加强环境保护,限制然煤里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但不应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雾霾是二氧化硫等造成的,但二氧化碳不造成雾霾,西方的治理经验已经证明造成雾霾的二氧化硫可以通过技术除去.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不过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因自己的利益而妖魔化。中国应该要求自己的科研机构独立科学地评估全球暖化形成的原因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能听任欧洲为自己利益妖魔化二氧化碳,并借此在贸易上收取碳关税,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对全球暖化,中国应采取调整,而不是对抗的做法,在建国后几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中,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人定胜天是不对的,大自然的力量远强过人的力量,人胜不了天,但人可以根据规律顺天应时作出相应调整.现在中国的GDP已经增长到美国的60%,欧美感受到威胁,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国家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科技话语权忽悠,使中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其实也就是限制能源的使用,从而在工业化未完成阶段压制中国内需。另一方面又发动贸易战打击中国外需,两边夹杀造成目前中国经济困境,要打破目前的困境,中国需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全力完成工业化。然而国内那些愚蠢的经济学家不但认识不到二氧化碳全球暖化是骗局,还制定什么2030年碳达峰的愚蠢计划,要知道美国完成工业化后,花了近百年时间,二氧化碳排放量才到峰值,而中国目前工业化还没真正完成,要中国在五年内实现碳达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看图4,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哪里有缓下来的趋势,现在世界第一科技大国宣称要退出巴黎气候骗子协定,那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大好机会,如果这回再不顺势紧跟川普退出巴黎气候骗子协定,那五年后中国就很尴尬了。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