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创新中心
中加创新中心 - 认证专家
sci-c.org加拿大联邦政府批准的非盈利机构 依托在智慧能源城市(氢能),微电网,环保,AI人工智能,医疗医药等行业领域进行北美与中国的全面双向技术交流与合作

注册于 3月前

回答
28
文章
6
关注者
1

在珠三角,曾经挤满电子厂和外贸公司的产业园区,如今飘荡着猪饲料的味道。厂房租金持续暴跌,空置率超过60%的园区里,老板们不得不把精密车间改成养猪场,因为一头猪的利润抵得上三台手机配件。
image.png

而在北方某省,政府正把成片的耕地推平,砸下180亿建造"元宇宙产业园",沙盘上布满区块链大厦和虚拟人基地,现实中的工地上却只有孤零零的几台塔吊...
640.png

现实的背后,是土地财政的末路狂奔与数字泡沫的野蛮生长。
珠三角的厂房养猪潮,暴露出中国制造最残酷的真相——全球订单转移后,那些为世界工厂量身定制的产业园区,正在沦为时代的废墟。养猪场老板们算过一笔账:租下2000平米的厂房,改造成现代化猪舍的成本比新建便宜60%,还能享受农业补贴,这比守着空厂房等死划算得多。
而某些地方主政者显然有另一套算法:建设元宇宙小镇既能套取数字经济专项债,又能用"未来产业"的噱头掩盖土地财政的窟窿,至于能不能招来企业,从来不是最紧迫的问题。

土地性质的魔术游戏正在全国上演
在珠三角,工业用地正以"设施农业"的名义重生,养猪场、蘑菇房、预制菜工坊在灰色地带野蛮生长;在北方呢,基本农田被包装成"数字产业基地",土地出让金成了填补地方债务的救命钱。逻辑很简单:当真正的产业需求消失,土地必须找到新的套现方式。南方赌的是政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北方押注的是上级考察时全息投影的障眼法。
财政资金的流向
18亿建设资金中,7.2亿用于修建"数字之门"雕塑、全息展厅和沉浸式体验馆,而承诺的云计算中心至今未动工。
与此同时,珠三角某市偷偷把产业扶持资金转向养猪场的沼气发电项目,因为这是唯一能产生真实收益的"转型升级"。当元宇宙政务厅用虚拟人接待考察团时,南方产业园里,前富士康工程师正在调试猪舍的德国自动喂料系统——两种"科技创新"的荒诞对照,成了最刺眼的注脚。
回望一下,元宇宙产业园像极了二十年前的“光伏基地”、十年前的“共享办公”——每次技术浪潮袭来,最先被冲上岸的总是成堆的钢筋水泥和招商手册。

来源:第一材智
高折射率和卓越的光学性能是适用于眼镜行业的首要条件。由XDI制成的含硫聚氨酯树脂具有很高的折射率,用其制成的镜片材料可以在相同的屈光度下比其他材料更薄,这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能有效减轻镜片重量,提高佩戴舒适度,同时也提升了镜片的美观度。与常见的光学材料相比,三井由XDI制成的MR系列树脂的折光率普遍在1.60以上。其他常见的PC、亚克力、玻璃等材质的折光率普遍在1.50-1.60。此外XDI还能赋予镜片出色的光学性能,如低色散,可减少光线在镜片中的散射和折射,提高成像质量,使佩戴者看到的物体更加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度更高。

MR树脂与其他光学材料性能对比
image.png

  良好的耐黄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保障长期使用。XDI分子结构中的苯环被亚甲基隔开,使其具有类似脂肪族异氰酸酯的特性,抗黄变性能出色。镜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紫外线照射等环境下,不易发生黄变,能始终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和光学性能,保证视觉效果的清晰和真实。XDI化学性质稳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变化时,能保持自身的化学结构和性能稳定。这使得镜片在各种使用环境中都能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延长镜片的使用寿命。

  良好的反应活性和加工流动性便于精准加工。XDI的反应活性适中,在与其他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时,能够精确控制反应进程,有利于生产出性能稳定、质量均一的镜片产品。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配方,实现对镜片材料性能的精准调控,满足不同用户对镜片的特殊需求。由XDI制成的镜片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成型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镜片模具形状,可制成不同曲率、不同规格的镜片,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镜片设计需求,包括渐进多焦点镜片、非球面镜片等高端产品的生产。

image.png
常见异氰酸酯的黄变性能和反应活性对比
image.png
常见异氰酸酯衍生物Tg对比

  良好的机械性能可减少产生划痕和破裂风险。用XDI生产的镜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冲击性能,不易出现划痕和破裂,在日常使用中更加耐用,能有效保护眼睛免受外力伤害,同时也降低了镜片损坏的风险,减少更换镜片的频率。         早在1990年,三井化学开发了基于XDI的MR系列的高折光聚氨酯镜片,到目前为止,已有MR-7、MR-8、MR-10等产品上市。此外,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开发新型高折光树脂镜片,已有数十种镜片应用于市场聚氨酯树脂是指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即-OH基团与-NCO基团的反应,而光学聚氨酯由于其折射率等指标要远高于普通聚氨酯材料,一般的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采用折射率更高的聚硫醇与特种异氰酸酯,即满足-SH基团与-NCO基团,或-SH基团与-NCS基团的聚合反应,使得光学聚氨酯的结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为开发含硫光学聚氨酯树脂,人们主要开发设计新型的多元硫醇。常见的硫醇有季戊四醇类硫醇、硫酚及其衍生物和其他杂环类多硫醇。

image.png
三井大牟田工厂,5000吨/年m-XDI产能
image.png
三井MR系列产品光学性能对比

  MR-7:折射率为 1.677,一般用于做高度数的镜片,是目前染色效果比较好的材料,适合用于有颜色的镜片和近视太阳镜。
  MR-8:是各种性能较为平衡的高折射率镜片材料,适合生产任何度数的眼镜片,已成为眼镜片材料的一项新标准2。
 MR-10:突出优点是能适应很多严酷环境,耐高温性能出色,折射率为1.667
  除了在光学领域之外,XDI及氢化XDI系列产品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涂料、粘结剂、弹性体等领域。

常见脂肪族异氰酸酯的应用领域
image.png
注:蓝色代表非常适用,浅蓝代表适用

  目前国内包括万华化学在内企业也已突破XDI的生产技术,后续还有包括联泓新材、摩珈生物等企业生产非光气法或生物基的XDI系列产品。

让我们先从蝙蝠本身说起。

阴影中的大家族 携带着致命病毒

提起蝙蝠,我们可能很容易联想到“吸血鬼”或那个穿行在哥谭市夜色中的身影。但问起蝙蝠长啥样,我们可能往往只有个“耗子安上对翅膀”的模糊印象……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平时确实没机会近距离观察蝙蝠——毕竟蝙蝠会飞,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昼伏夜出的,这也给了我们蝙蝠是“小众生物”的错觉。
adc41d983563f889c2ea9cc408a12ebc.jpg
图片来自 wiki
其实,蝙蝠的家族相当庞大。到目前为止, 已知的蝙蝠种类超过 1400 种。而哺乳动物总共只有 6400 余种。光是各种蝙蝠就占到了哺乳类的五分之一强 。而且由于长着翅膀,全球各地除了北极、南极和一些偏僻孤立的海岛外,都能见到蝙蝠的身影。

蝙蝠由于其貌不扬,加上昼伏夜出,常背负“吸血”的恶名,但其实 纯以鲜血为食的蝙蝠少之又少,大部分种类的蝙蝠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和植食性。 其中肉食性的种类的捕食昆虫、少数捕食鱼类、蛙类等脊椎动物,植食性的蝙蝠种类以花蜜、花粉、水果为食。其中不少种类的蝙蝠都能大量消灭蚊子这样的害虫,还有些则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而如果我们从传染病风险的角度来看蝙蝠的话,那蝙蝠就成了活的“培养皿”—— 蝙蝠体内已知可携带至少 60 余种病毒,是大量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天然宿主, 其中也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狂犬病,但蝙蝠自身很少因此生病。更重要的是,这些病毒有机会传播给其他动物甚至人,而且蝙蝠之间的交叉感染,可能导致新的病毒出现,并更容易突破我们的免疫系统。

什么样的“神功护体”,才让蝙蝠“百毒不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蝙蝠能携带这么多病毒,自己却没事呢?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解释是,因为蝙蝠要飞行,这个过程中会使体温升高。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发热”正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常用武器——体温升高,就能抑制很多病原体在我们体内的繁殖。

但是,就蝙蝠来说,虽然蝙蝠飞行的时候体温确实会比较高,但蝙蝠的大翅膀血管密布,是绝佳的散热装置,很容易让热量散失,这也是为什么蝙蝠休息时往往会像“披斗篷”一样将翅膀裹在身上。而且,由于飞行相当消耗能量,蝙蝠也会减少活动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它们的体温可能会降至与环境相仿,这种情况下难道病毒不会“乘虚而入”吗?何况很多病毒其实没有那么怕热, 只靠体温高来解释蝙蝠的“百毒不侵”,说服力并不强。

b533644e89ce6287a97ccc264094ddbe.jpg
挂在树上休息的蝙蝠。图片来自 wiki

而最近,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篇有意思的论文,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 蝙蝠的超强免疫力,或许恰恰是因为它们会飞。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更好地解释蝙蝠免疫力的秘密,由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比较免疫学家亚伦·欧文 (Aaron Irving) 和德国森肯伯格研究所的进化遗传学家迈克尔·希勒 (Michael Hiller) 共同领导的团队利用先进的测序和分析技术,获得了 10 种蝙蝠的基因组。他们随即将结果与 10 种先前完成的蝙蝠基因组数据,以及另外 95 种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进一步比较。

比较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 蝙蝠不仅有着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这些基因本身还出现了一些变化,帮助它们更好地识别病原体、调节炎症反应和应对病毒感染。

ISG15 的基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蝙蝠和人类中都存在。人类的 ISG15 基因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助于对抗病毒,但另一方面,倘若人体出现严重感染,它会引起过于强烈的炎症反应,这反而可能带来危险。

但蝙蝠的 ISG15 基因出现了恰到好处的变异——其中的一些变化能增强蝙蝠抗病毒的能力,另一些变化则使其更安全。研究作者指出,这使蝙蝠能有效阻断病毒,而不会引发人类中常见的过度炎症。

假说:想飞要靠免疫力

在漫漫进化长路上,蝙蝠是何时获得这些免疫“超能力”的呢?时间往前回溯,研究人员发现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适应性变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学会飞行的蝙蝠共同祖先。这个结果暗示蝙蝠的超凡免疫力,或许与飞行能力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adc41d983563f889c2ea9cc408a12ebc.jpg
图片来自 wiki
这个结论初看之下令人费解:难道要有强大的免疫力才能飞上天空吗?可能还真是这样。欧文教授认为,这或许是因为飞行对于蝙蝠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

飞行时,蝙蝠的心率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每分钟 1000 次 。极端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大量活性氧等有毒的副产物。为了应对这些“代谢垃圾”,蝙蝠祖先演化出飞行能力的同时,也同时演化出了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 无心插柳之下,这些免疫能力让它们能更好地耐受致命病毒感染。

当然,这项研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回答。比如一些分子病毒学家指出,这个理论听起来虽然很合理,但毕竟还只是停留在假说阶段,很难去真正证实。另外,目前的一些结果仍需进一步的解释,例如研究人员所选择的不同种类的蝙蝠,虽然其 ISG15 基因带有同样的关键改变,但这些物种抑制病毒的能力却依然存在差异,这表明某些蝙蝠物种里,还有一些其他免疫功能也在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明。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蝙蝠。由于研究人员挑选的蝙蝠物种大多携带有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病毒, 理解蝙蝠对于病毒的抵抗力所在,不仅有望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还可能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宝贵的见解 ,比如助力开发新药,或是为调控人类免疫反应带来启发。这也将是科学家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垂直安装的光伏组件在冬季受积雪的影响也较小,既可以避免积雪覆盖,减少发电损失,也能避免积雪过多带来的机械载荷失效风险,在极寒地区与寒冷季节比较有优势。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是垂直安装的,在加拿大这个冬季多雪的国家,也不会有太多积雪,安全性更高。
与之类似的适用场景还包括:高速公路沿线、牧场围栏等。

640.jpg
《巴黎协定》搭建起了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协定的框架下,中国与众多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的目标,为中国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方向指引。中国基于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了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与《巴黎协定》的目标高度契合

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带来了诸多复杂影响 。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步伐。在能源结构调整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产业发展方面,高耗能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则凭借机遇不断提升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据公开报道,德国车主汉斯约格·冯·格明根(Hansjörg von Gemmingen)驾驶他的特斯拉Model S,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190万公里,创造了全球特斯拉行驶里程的纪录。
这位德国车主汉斯约格·冯·格明根(Hansjörg von Gemmingen)创造纪录的特斯拉是一辆 2014年的特斯拉 Model S P85。他从2014年开始驾驶这辆车,并在持续的高里程行驶中多次更换了电池和电机,以保持车辆性能。

根据报道,德国车主汉斯约格·冯·格明根(Hansjörg von Gemmingen)的这辆特斯拉 Model S P85 在创下里程记录的过程中,总共更换了4次电池和多次电机。这些更换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使用所带来的电池容量衰减和零部件的自然损耗。

他曾表示,电池更换的次数是一个挑战,但特斯拉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他维持了车辆的长续航表现

1966年的沃尔沃P1800也成为世界上行驶里程最长的汽车
volvo.jpg
75岁的美国人埃夫·戈登(Irv Gordon)驾驶着诞生于1966年的沃尔沃P1800成功行驶了300万英里(约合482.8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120圈。

冷核聚变为大众所周知起因于1989年3月“弗莱许曼-庞斯实验”的争议性——由科学家马丁·弗莱许曼(Martin Fleischmann)与史坦利·庞斯(Stanley Pons)所进行。当时有许多科学家努力重复该实验,却发现无法再现一样的结果。人们对冷聚变最大的责难集中在其实验的低重复性和核反应产物不匹配两点上。

2008年,日本大阪大学物理学教授荒田吉明宣称完成第一次成功冷聚变示范。在实验中,荒田吉明使氘进入一个包含钯与锆氧化物之混合物中,在这种稠密的状态下,来自于不同原子的氘原子核聚变产生氦原子核。

2011年,意大利波隆纳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物理系的科学家安卓·罗西(Andrea Rossi)与Sergio Focardi宣布已成功利用能源催化剂(Energy Catalyzer )引发冷核聚变反应,但尚未普遍得到其他科学家证实。

1月19日,TikTok即将面临“命运转折”。美国政府此前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19日之前剥离出售TikTok业务,且持股不得超过20%,否则将下架。
该法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出人意料的是,许多TikTok用户并没有选择使用TikTok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平台,而是毅然“转战”小红书。一些美国TikTok用户称,他们听说小红书与TikTok相似,所以加入小红书是为了表明对美国政府的不满。
d3a76e9a8c60ed09aa5099ae27a12f40.jpg

特朗普要吞并加拿大,不管他是嘴炮还是真心?亦或政治施压、经贸谈判手段,就可行性看,有没有可能
特朗普的51个州言论出来后,加拿大leger民调公司马上作了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被吞并的民意仅13%,而反对者达82%,其余的“不关我事”。
640.jpg
其实关于加美合并这类话题并不新鲜,在1960年代和1990年代就有“好事之人”拿出来炒作,可每次支持入美的民意都不超15%。可见尽管加美两国互补同质性很强,但对于加拿大被美国吞并或者与美国合并,现在和可见的将来都不够强大的民意支撑。

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如果某天太阳从西方升起,渥太華政府真的顶不住南方的诱惑或压力要让加拿大变成“加美共和国”或“美加共和国”,这在宪法上可行吗?

加拿大宪法是在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及《自由权利宪章》基础上于1982年制定的,这一宪法为加拿大整体或部分投奔外国设了很高的门槛。如果加拿大部分辖区要加入外国,首先要脱离联邦,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对加拿大有二心,都要依据宪法41条,得到参众两院及所有10个省立法机构的一致同意,即便“国中国”的魁北克,最高法院也在1998年裁决不能单方面脱离联邦。

在这种现实面前,加拿大整体或部分入美还有希望吗?也许有人讲:既然宪法那么“可恶”,为什么不修宪满足入美条件?但是修宪又要得到参众两院及10个省议会一致通过,这就是个法律死结!

既然加拿大在民意和宪法上都没有变成“加美或美加共和国”的可能,这个议题就是伪命题了。以川普的宾大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高智商,他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他一再拿伪命题说事,无非就是用这个伪命题为加美贸易不平衡及关税战服务。如果有人真的以为川普诚心诚意召唤加拿大人入美,那就“图羊图森破了”。

川普在竞选时一再讲“关税是个美丽的词”,当选后他以非法移民及芬太尼为借口要对加拿大开征25%关税,现在他又扬言加拿大入美就不再有关税,其目的还是用这种恶搞来提升美国在未来贸易谈判或贸易战中的气场。

既然川普总统恶搞不嫌事大,加拿大人也就看热闹不嫌事大,虽然主流社会本地人并不太认真看待入美之事,但在华人社交平台上,还是比较热乎,不知这是否与移民自身特点有关?反正本来就是移民,有奶便是娘、有钱就是爹,移到哪都是移民,去做川大总统子民又有何不可?

我们华人拥戴川普的51州言论,有必要分清去美国赚钱与国家被吞并的区別,前者是个人对生活无可厚非的选择,后者是国家主权的认同。当今世界上追求主权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100多年以来,地球上的主权国家就从几十个增加到197个。在这样的趋势下,还指望加美合并,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11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布,华为申请的固态电池专利通过初步审查。该专利名称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此次发明专利的背景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采用的材料与金属锂负极之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较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严重。
华为本次专利发明的掺杂硫化物材料,对金属锂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可以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发布
问题